大灣區內“全朋友”,澳門青年逐夢跨境區——南方日報專題人物報道
在紀念澳門回歸20週年的重要節點,南方日報、南方+攜手珠海保稅區,共同推出系列人物專訪《跨境區的澳門青年》,以短視頻+人物稿件的形式講述澳門青年在跨境區工作、生活和追夢的故事。2019年12月16日,南方日報工作人員蒞臨位於珠海跨境工業區的全朋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對全朋友創始人陳國成進行了人物的專訪。

全朋友創始人 陳國成
逐夢園區:“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2011年,創始人陳國成第一次來到跨境區。那時,他還是一名澳門大學的在校生,但已歩入創業的第三年。在四處尋找合適辦公場所的過程中,這片橫跨珠澳兩地的工業園出現在了陳國成眼前,這個總面積僅有0.4平方公裏的園區在他眼裏顯得格外珍貴。與澳門相比,跨境區的人力成本、倉儲成本、辦公場地租金低廉,距澳直線不到200米的便利交通,使跨境工業區成為了極多澳門創業青年首要的選擇。
同朋客友:同事客戶皆朋友
談及公司發展,“我們一直在追求一種朋友般友好的商業理念”,陳國成說道,“我們認為應該把同事、顧客、商業夥伴當作好朋友一樣對待,才能讓公司實現長遠發展。”陳國成認為,商業本質是“同朋客友”之間的真誠合作。在此理念下,“全朋友”這一名字誕生了。目前,公司在珠海的員工超170名,其中來自澳門的員工有十余人。
全朋友作為“2018年珠海保稅區第二批重點扶持企業”,扎根園區七年,得到了保稅區和跨境局領導的幫助與扶持。陳國成一手創辦的珠海全朋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簡稱“全朋友”)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通過互聯網結合線上、線下服務,致力於鏈接虛擬與現實。這家年輕的企業主要經營跨境電商和O2O業務,產品涵蓋美瞳、美妝、母嬰等種類,當前主要面向港澳台市場。在澳門、香港共設有7家實體門店,提供銷售渠道、推廣宣傳、市場維護等品牌服務。與此同時,全朋友自建的電子商務平台“想要城”(Takewant)也孕育而生。
兼顧企業發展的同時,全朋友也與珠海高校積極合作,為珠海的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商業實踐。近兩年,全朋友與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物流管理與工程學院簽訂了產學研框架合作協議,並與廣東省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展開項目班合作。
“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合作,進一步融入大灣區,把澳門的品牌推廣出去。”與常見的企業家不同,陳國成在大學裏學的是社會學專業,因此他時常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寫下:“讓互聯網變得更加真實,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這也是全朋友的口號。
隨著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到跨境區創新創業,珠海保稅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將跨境區打造為澳門中小企業發展的“後花園”。在陳國成看來,這也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可能性。“在可見的未來裏,跨境區能為澳門企業以及澳門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珠澳跨境工業區作為連接珠海、澳門的重要平台,聚集了很多來此工作、生活、創業和追夢的澳門青年。在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來到跨境區,發現更多職業發展可能性,接觸更大市場的同時,跨境區本身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在新的一年中,全朋友會繼續不忘初心,繼往開來;以實幹至善的態度在灣區發展中積極發揮澳門青年的創業動力,讓互聯網變得更加真實,讓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文章部分節選自南方日報